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两岸聚焦 > 两岸协商20年历程回眸

两岸协商20年历程回眸

新华网   2013-04-29 13:35:22

 1993年4月27日,时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的手紧紧相握,两岸中国人在“九二共识”政治基础上平等对话、协商谈判的新阶段就此开启。

转眼20年过去,两岸关系历经波折,迈入和平发展轨道,两岸正携手拉开大交流、大合作的时代大幕。

回首峥嵘岁月,再谱发展新篇。20年来,两岸协商历难重华,硕果满枝,推动两岸关系不断改善,更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淀了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

顺应潮流 助推两岸关系发展

20年潮起潮落,两岸协商在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从打破两岸僵局、建立沟通渠道,到走出“台独”阴霾、开启协商新局,从促成“三通”、搭建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到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建设,两岸协商顺应潮流,一步一个脚印,助推两岸关系开创出以对话取代对抗、以沟通化解分歧、以协商促进合作的历史新篇。

1949年之后,两岸历经长达数十年的隔绝和对峙,那是两岸中国人不堪回首的一段“梦魇”。1987年底,以台胞回大陆的“探亲潮”为肇始,两岸交流交往的“闸门”打开。随后应运而生的海协会与海基会在达成“九二共识”后,于1993年开启了两岸对话协商的大门。

“这是两岸授权的高层人士第一次在众目睽睽下握手,当时我脑海中自然浮现出鲁迅先生的名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追忆20年前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时任海协会常务副会长唐树备感慨万千:“这次历史性的会谈向世界显示,两岸中国人开始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来逐步解决彼此间的问题。”

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和平发展是和平统一的必由之路,协商谈判又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尽管两会协商曾因“台独”势力干扰而一度停摆,台海局势也曾遭遇严重威胁,但和平、发展的民心向背与时代大势终究不可悖逆。

2008年5月以后,两岸关系雨过天晴,两岸双方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拨乱反正。6月12日,时任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和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北京举行会谈,中断9年的两岸制度化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以恢复,并迅速形成实际成果。

同年11月,陈云林率团访台,两会领导人首次在宝岛登场,完成了汪、辜二老未竟的愿望。其后,两会领导人会谈轮流在两岸举行,成为了制度化的安排。

2008年至今的5年,堪称两岸协商“丰产期”。8次会谈,18项协议,广大两岸同胞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也从“理念”变为现实,在两岸深入民心。

如今的台湾海峡已是一片“和平之海”“合作之海”。两岸海空直航于2008年12月启动以来,迄今已建立3条空中双向直达航路,直航航点已逾70个。

今年2月,台湾首批46家金融业者正式开办人民币业务,两岸“通汇”进入实质运作,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货币直航”由此实现。

两岸人民往来畅旺,海峡“一日生活圈”成型。大陆居民赴台游总数累计已近500万人次,给台湾带去可观的经济收益,增进了两岸同胞相互了解。

20年来,以“汪辜会谈”为发轫,两岸同胞携手奏响交流对话、和平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推动两岸关系的总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正如台湾媒体所形容的“已经乾坤旋转,换了人间”。

 

坚守基石 确保协商稳健前行

经过20年风雨洗练,“九二共识”已成为我们发展两岸关系道路上高扬的旗帜。坚持“九二共识”,两岸政治互信就能巩固,两岸制度化协商就能持续,两岸关系就能和平发展。

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两会在香港举行会谈,其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汪辜会谈’之所以成功举行,取决于双方以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历史责任感,以诚意和善意构建了两会交往与商谈的共同基础。”汪道涵先生曾撰文指出,没有“九二共识”作基础,双方是不可能坐到一起来的。

“九二共识”不仅是开启两岸协商大门的钥匙,也是两岸协商持续推进的基石。

20年中,在李登辉、陈水扁等的破坏和干扰下,两岸同胞有过因“九二共识”蒙尘而导致两岸协商谈判中断、停摆的切身之痛。特别是本世纪初,民进党当局无视“九二共识”这一客观事实,大肆推行“台独”路线,将两岸关系推到了危险边缘。

在历史的紧要关头,肩负时代和人民重托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上开启两党对话交流的大门,引领两岸人民作出了“正确的历史性抉择”,不仅使两岸关系摆脱长期的动荡不安,也为两岸重建互信打下了基础。

2008年,随着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重启协商。此后,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捷报频传,硕果累累。

经过20年两岸关系跌宕前行的考验,特别是最近5年来和平发展和协商对话的丰富实践,“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在海峡两岸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去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台湾民众用选票表达了对“九二共识”的认同和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支持。

20年的风雨历程告诉我们,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能够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前提,也是确保两岸协商和两岸关系良好发展势头的关键。

 

以人为本 凝聚两岸共圆中国梦

以人为本、为民谋利,是两岸制度化协商的根本宗旨。20年两岸协商谈判,始终贯穿了两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不断回应着两岸同胞的期待与诉求。

20年前,汪道涵先生在会谈中就建议将“三通”排上协商议程,如今这个梦想已经成为现实。当时规划的有关共同打击犯罪、两岸法院联系与协助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商谈议题,近年来先后成为具体的相关协议。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实施以来,给两岸同胞带来源源不断的“和平红利”。“创造就业、提高薪资、农民受益”“为台湾经济注入强心针”“成果有目共睹”“对经济成长贡献很大”……这是台湾经济界人士对ECFA的普遍评价。

去年,台湾冷冻秋刀鱼销往大陆24358吨,是2010年的10倍多,被台湾渔会总干事林启沧形容为“爆量式增长”。他说:“这完全有赖于ECFA,不仅减少了关税支出,降低了贸易成本,也扩大了台湾水产品市场规模,有助调节产销平衡。”

两会还在协议范围内构建两岸交往与合作的规范,解决了一系列两岸同胞关心的社会、民生问题。

近期,大陆发生H7N9禽流感疫情,有关部门立即按照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通过协议窗口单位主动向台湾方面通报了疫情信息,并向台方提供了H7N9病毒株,还安排台湾公共卫生专家来大陆了解疫情。

20年间,两岸协商从最初4项协议启程,到如今由涉及方方面面的诸多成果构筑起一条条两岸交流合作的“高速公路”,让两岸同胞共蒙其利、共创双赢,两岸民众真正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主体和受益者。

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进入巩固深化阶段,两岸同胞期待两岸协商向纵深推进。让我们期待两岸协商不断取得新成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推进,两岸同胞团结携手,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记者 陈键兴 许晓青)

 

 

| 新闻推荐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