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两岸聚焦 > 构筑两岸共同的家园--台盟中央赴福建调研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纪实

构筑两岸共同的家园--台盟中央赴福建调研促进海峡两岸交流纪实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3-05-08 9:49:01

4月29日,受台湾“中华搜救协会”邀请,大陆最大海上专业救助船“东海救101”轮从妈祖诞生地福建湄洲湾起航赴台,开展以“共同传承妈祖文化、合力护佑海峡民众”为主题的妈祖文化和救捞技术交流活动。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泉州的盘金绣工艺演示。

潘跃摄

调研组在参观考察。

潘跃摄

福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省份,对台交流合作是福建省的最大优势,闽台交流合作起步早、发展快、成效多。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福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等文件,海西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闽台经贸文化联系合作日益密切的形势下,如何让海峡两岸交流向深层次推进?4月21日—26日,台盟中央“发挥海峡两岸经济区先行先试作用,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专题调研组,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的带领下,来到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宁德以及平潭综合试验区等地,实地调研考察海峡两岸交流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把平潭建成先行先试综合实验区

防止或尽量减少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福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两岸交流的重地,更是对台展示的窗口,对国家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对随行的本报记者感慨地说。

多年来,福建一直积极充当对台“先行者”和“探索者”的角色。在推进海西建设当中,平潭综合实验区所探索的和台湾方面“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管理、共同经营、共同受益”合作新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实验区开发开放的重要一环,平潭要打造美好环境,吸引台湾人才来工作、生活、定居,建设好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龚清概介绍说,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条件基本形成,目前已经开始在两岸合作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

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平潭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产业、旅游业和教育文创等产业,构建低碳、智慧、生态、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体系。参加调研的北京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徐云表示,我国新型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中小城市建设产业空间大,也是我们重点培育的产业。平潭可用台湾的先进技术推动这一产业的发展。徐云建议,这里的产业还需要引进大量人才,定向引导,定向培养,真正形成一个“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平潭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先行什么?先试什么?台盟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主任王中说,全面把握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大势和地缘政治战略需求,积极探求“两岸共同家园”先行先试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应。实事求是、不掩饰现实存在与可预见的困难,冷静分析、探索破解难点之最佳路径,尽量少走弯路,尽可能降低代价成本。同时,还要注重海西经济区港口资源与功能整合,防止或尽量减少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需要凝集两岸的共识,集中两岸的智慧,汇集两岸的力量。龚清概充满信心地表示,平潭先行先试、综合实验,在两岸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两岸农业合作互利双赢

建议加大金融和政策扶持力度

农业是福建对台经贸合作的基础产业,也是先行产业。福建省副省长洪捷序介绍说,福建率先设立了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农产品物流中心,出台了大陆第一个促进两岸农业合作的地方性法规,累计吸引台资农业项目2426个、实际利用台资18.4亿美元,2012年新批台资农业项目89个,实际到资8000万美元。

“扁担插到地里都能发芽”是对漳州优越自然条件的生动描述。调研组一行来到福建最南端的漳州,这里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台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当地农业宜种性广,生物资源丰富。 依托与台湾“根、祖、脉”的渊源关系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漳州对台农业合作一直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成为闽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中的一大亮点。

“漳州市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使许多台资农业企业转移到漳州后,又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互利双赢使漳台两地的依存度更趋紧密,人员往来更加频繁。”漳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台盟漳州市委会主委李珊珊在与调研组一行交流时说,如台资“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为传播推广中国茶文化而经常往返于海峡两岸,并经常带团或介绍台湾的朋友来漳参观考察、投资兴业。

但这次调研发现,漳州对台农业的发展也面临新挑战,比如,招商引资优势已渐弱化,“拿来主义”客观上使漳台农业合作面临周边地区的竞争。金融扶持政策不到位,由于台资农业企业大多数是办在乡村,且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企业资产手续办理不完整,缺少作为固定资产的抵押物。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漳州农业招商引资趋缓。

李珊珊建议,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发展基金,逐年下达建设项目和配套资金,并把“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两岸农产品物流城”等建设列为个案给予专项扶持。同时,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将涉及台湾农业良种引进审批权、“濒危”物种管理审批权等权限下放到地方省区或派专人管理,以便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加快台湾农业良种引进和促进农产品出口。

闽南文化同根同源

建议两岸共同申遗

闽南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许多台湾同胞心中流淌着闽南人素有的爱国爱乡与民族认同、崇尚传统与追求创新、安土重迁与海外移民、开拓拼搏与冒险进取、重名尚义与务实逐利等相统一的人文血脉。

“泉州的戏曲文化、建筑文化、南少林、民俗以及风俗习惯等,都是闽南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泉州市市委书记黄少萍在同调研组座谈时说,闽南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古闽越文化、域外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等诸多文化精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世界闽南乡亲共同的精神家园。

调研组在参观考察泉州锦绣庄民间艺术园时,负责人曾国恒为调研组介绍了传统木偶、德化瓷器、惠安石雕等琳琅满目的闽台工艺品。调研组一行亲眼目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制作木偶、盘金绣等民间工艺,感受到了浓厚的闽南传统文化魅力。

林文漪对两岸的文化交流合作给予高度评价。她说,增进台湾同胞的认同感,最直接的切入点就是要保护、维护和巩固共同的中华文化基础,用新的思维考量通过加强两岸文化交流,更好地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基础。

“应推动以大陆为申报非遗的主体,联合台湾有关方面共同申遗,让两岸同胞共享世遗红利的成果与民族自豪,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台胞的文化认同自觉意识,和民族认同自觉意识。”全国政协委员、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建议,设立涉台重点姓氏族谱网站数据库、涉台文物资料库、两岸共同申遗备选项目库。可倡议两岸四地共同申报妈祖文化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推动两岸共同编纂出版《中华大辞典》和两岸共同申报汉字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共建汉字库的云端计算。

“要十分注重在推进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战略中,分别结合泉、漳、厦三地各具特质的闽南文化创意产业开发平台,在现在以自我消化为主的基础上,更多地、有针对性地组合或分别对接台湾岛内各类闽南文化交流合作项目。”王中说。

| 新闻推荐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