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两岸聚焦 > 民间交流走向常态 惠台政策成为两岸交流动力源

民间交流走向常态 惠台政策成为两岸交流动力源

人民网   2013-06-15 19:03:47

 凤凰花开满大街小巷的季节里,第五届海峡论坛于6月15日在厦门召开。

海峡论坛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大舞台。本届海峡论坛的召开,将会在推动中华优秀文化的交流和传承,构建两岸共同文化认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方面,继续显示出独特的功能,并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顺民心 民间交流走向“常态”

“我来自台湾嘉义”,“我的祖籍在福建漳州”……在海峡论坛上,来自台湾的基层民众这样开启交流之门。

“人与人之间有互动才有感情,两岸民间交流一定要大力推广。”台南市的洪玉凤道出了两岸人民的心声。

2009年,让两岸普通百姓直接参与论坛一度被评价为“一个大胆的设想”。“有必要花费这么多人力物力讲些家长里短、族谱乡情吗?”然而,质疑的声音很快就在首届海峡论坛上“消声”了。

首届海峡论坛,台湾岛内所有县市均派代表参加;第二届,步入“以基层民众为主角、以社会化为基础的两岸交流新时代”;第三届,明确论坛举办时间地点和基本模式常态化;第四届,海峡论坛已被誉为“两岸民间交流第一品牌”。

本届海峡论坛将成为迄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两岸大型民间交流活动。两岸交流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

重民生 民众享受政策“利好”

每一届海峡论坛,掌声最热烈的无疑要属惠台新政策的发布会现场。

第三届海峡论坛上,开放赴台“个人游”的惠台新举措消息一出,立即受到两岸同胞的极大关注。在论坛大会上发表演讲的桃园县县长吴志扬向大陆游客推介起了自己的家乡。他说:“只要你在桃园住一个晚上参加相关的游程,我们就提供价值688元人民币以上的优惠措施。”

每年祖国大陆都会在海峡论坛上推出惠台新政策,从第一届“祖国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等8项具体方案”,到第二届“促进两岸航空运输业发展的7项政策措施”,再到第三届“开放赴台个人游等10多项惠台举措”、第四届“台胞台生就业规定放宽等8大惠民新政”。

越来越多的“更深层对话”带来了一系列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的新政策、新举措,让民众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利好”。

贵同心 两岸经济实现“共赢”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不管是哪方遭遇困局,对方都应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

近几年,台湾的优质好米,因为生产过剩,导致稻田休耕。去年海峡论坛,让台湾农民从“无米乐”蜕变为“有米乐”。据了解大陆2012年输入台湾大米525吨,厦门成为台湾大米输往大陆的第一口岸。

海峡论坛为两岸的经济往来开辟了黄金通道。截至2012年底,福建省累计进口台湾水果3万吨,厦门连续5年成为台湾地区水果输入祖国大陆的最大口岸。

涌动的商机,让海峡论坛更受青睐,为业界搭起了携手合作的平台。当厦门将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消息在海峡论坛传开后,早已“望穿秋水”的台湾业者纷纷加快进入祖国大陆的步伐。

一湾浅浅的海峡,承载的已不再是乡愁,而是憧憬,是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愿景。

| 新闻推荐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