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杭台连线 > “免费”细节折射城市文明之光

“免费”细节折射城市文明之光

杭州日报   2013-12-02 9:21:59

 带一本书来,换一本书走。

  漂流书亭,已经成为杭州一份特别的免费精神食粮。

  就在上周,它们在快速公交B1线的“武林广场北”站如期而遇——已进驻了钱江新城、机场、多个社区的漂流书亭首次牵手快速公交。

  让书香,在杭州再次启漂。

  就像是一次文明火炬的接力,它从钱江新城到萧山机场,从良渚文化村到运河边。而这一次,快速公交又接过了这把“文明火炬”。

  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这样的免费“细节”,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明之光。

  免费学习让城市更有内涵

  时时刻刻带着一本厚重的实体书,多少有点不方便。今年杭州学习节期间开通的“学在杭州”手机客户端解决了这个问题。

  “学在杭州”客户端的“掌上图书馆”收纳了海量的精品电子书,可以随时免费阅读,比如《激荡三十年》、《大败局》、《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求医不如求己》等等。

  书读得多,还可以得奖。

  “学在杭州”每个月会推出“越读越有礼”积分送礼活动,看的电子书和文章越多,积分就越多,每月积分排名前十的读者可收到精美礼品。

  不仅仅是学习节,杭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党员干部教育以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让“人人时时处处可学”成为现实,这也恰恰体现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执著追求。

  通过整合各城区和市直单位资源,杭州培育和建立了“市民大学”、“基层理论宣讲点”、“社科普及周”、“钱塘论坛”、“学与思”等系列没有“门槛”的教育平台,建成了“国学一字堂”等百个国学传承基层点,并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国学弘扬活动,引导和形成好学、爱学、乐学的学习氛围。

  与此同时,推进“国学文化进社区”,向市民及来杭游客免费赠送国学文化读本,举办论坛、讲座、征文比赛等多种活动,通过国学文化培育社会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道德风尚。

  生活在杭州的人们开始走进艺术沙龙、举办读书会、组织诗歌朗诵,在赏书、听书、淘书、换书等一系列免费的“悦学”体验中,体会学习给身心带来的美丽与愉悦。

  学习之风,还让这座城市吸引了来自社会、媒体等方方面面的目光,在浮光掠影的现代生活中,探寻城市发展更强大的内生动力。因为有了书香,城市变得更有内涵、更有凝聚力、更具竞争力。

  “一杯水”公益成爱心风尚

  今年的夏天让人记忆犹新,不仅仅因为它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炎热的夏季,更因为满城免费纳凉的凉意——

  持续数十天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给户外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新闻媒体和市城管部门的发起下,“一杯水”公益活动在全城展开,呼吁城市沿街企事业单位、商铺为环卫工人、交通警察、快件投递员等高温下户外工作的人员送上一杯凉水,提供一片阴凉,把对他们的关爱从呼唤、呼吁转化为实际行动。

  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一倡议很快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商场、超市、沿街商铺、企事业单位纷纷开放场所,为在高温下作业的劳动者提供饮用水和休息区域,并向更多的市民、游客开放,欢迎大家进网点喝水、休息。

  在杭州环西湖沿线、灵隐等著名景区、黄龙旅游集散中心、城站火车站等地,共有100个旅游咨询点加入了“一杯水”公益活动。这些网点也都张贴了统一的一杯水公益海报,游客、市民们只要看到这些标志,都可以在这些网点免费接水。

  在杭州生活13年的清洁工张丽芳说,今年夏天,她不用再带水上班,只要带空杯子随时接水就好了:“现在这个事情可好啦,做得真周到,我们就希望有点水喝。游客、我们这些环卫工,谁到那谁都接一杯喝。这件事情办得真好!”

  免费的茶水在杭州这座城市其实早已是传统。

  在西湖边,今年的免费凉茶从去年的3个志愿服务微笑亭,扩展到沿湖的6个。一张长桌、一把遮阳伞、几只茶水桶,志愿者们忙得不亦乐乎。今年免费凉茶的品种更加丰富,市民、游客可以在6个志愿服务微笑亭里品尝到荷叶凉茶、菊花茶、余杭径山茶、胡氏凉茶、大麦茶等不同品种的凉茶。

  环卫工人有了爱心休息点,陌生人也能在供水点接一杯水,许多游客更是赞叹,免费西湖、免费自行车、免费一杯水,杭州真是名副其实的生活品质之城。来自西安的游客单先生说:“喝了一杯水感觉心里特别凉爽,感谢你们的服务。这件很小的事情,可以体现出杭州市政府确实替老百姓着想了,谢谢杭州!”

  著名作家麦家在微博中写道:“杭州的热实在不可思议,近万名环卫工人天天顶酷暑洒热汗实在受罪。各大媒体呼吁沿街单位把环卫工人请入门小歇送茶,全城为之动容。记得去年曾因环卫工去银行喝一杯水被保安轰出门外引发社会强烈谴责。我越发喜爱杭州了,这城市对草根施礼得赞一个。”

  志愿服务绘就美丽风景

  从广场社区里的理发、修鞋、磨剪刀等传统便民服务,到西博会上的礼仪、翻译、会务等大型赛会服务,从助老、助残、助困、助学等帮助弱势群体活动,到低碳、环保、文明创建等服务社会活动,志愿者们用自己的行动将“最美”撒播在我们的点滴生活中。

  早在2002年,杭州就成立了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2003年率先在全国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目前,全市志愿者已突破70万人。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在杭州追逐“最美”的路途上,志愿者们犹如千帆竞发。

  比如吴山广场的“雷锋广场”,已开展志愿活动近20次,累计有3900余名志愿者参加,维护修理各类生活用品7000余件,全市还涌现出了“孔胜东学雷锋志愿服务队”、“阿斌电力志愿服务队”、“美容美发协会志愿服务队”等优秀志愿者集体。

  在志愿服务的带动下,各种市民自发的免费服务也成了美丽风景——

  “当您遇到困难时,可以在成良面馆免费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没有摆花篮,没有做宣传,杭州一家普通面馆一开张就在这个城市“一炮走红”,第一天卖出100多碗面,原因就是这句贴在面馆外面的提示语。这个以老板名字命名的面馆位于杭州火车城站附近,墙上贴着老板做公益的照片,桌子上放着公益宣传海报,甚至每把椅子上都刻有“微公益主题面馆”几个字。开店不为赚钱?没错,在老板张成良心里,这家面馆最主要的功能是充当公益平台。

  在浦沿街道彩虹社区有一家“姜大伯影楼”。这个影楼有点特别,社区居民来拍照,一律免费;如果是老红军、老战士、军人家属、劳模、先进工作者、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老人需要拍照,摄影师会上门服务,并负责免费冲洗照片。67岁的姜大伯,全名叫姜云春。退休前,他在企业里工作,爱好摄影,上班时就经常替厂里拍活动照片和员工证件照。身为社区星河苑党支部书记,姜大伯总想为社区居民做点事情。于是,就在重阳节这一天成立了“姜大伯影楼”,在每周二和周六的上午,姜大伯会在影楼内免费给居民拍照。

  东平巷社区是杭州的一个老小区,老年人的比例比较高,有一些老人腿脚还不太方便。杭州凯风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在东平巷开蔬菜销售点快一年了,和社区的老大爷老大妈都很熟悉,决定免费送菜上门。今年,东平巷社区楼道事务服务中心开展为老年人服务系列活动,公司便与社区合作,为社区的孤寡老人、80岁以上困难老人以及出行不便的居民送免费蔬菜。现在,社区圈定的300多位免费送菜的对象,每周都能收到免费配送的新鲜蔬菜。

| 新闻推荐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