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杭台连线 > 让文化惠民更亲民——2013年杭州群众文化建设回眸

让文化惠民更亲民——2013年杭州群众文化建设回眸

杭州日报   2014-01-15 11:29:46

 

50场次的演出、5650张赠票……14日下午,我市“文化春风行动”正式启动,在持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市属文艺院团将推出系列公益演出活动,关注弱势群体、外来务工人员、驻杭部队官兵等,为即将到来的春节营造喜庆祥和的文化氛围,把“文化惠民”活动推向深入。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实施 “八大文化惠民工程”,创建特色文化广场,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等等,把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作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组件”。2013年以来,全市宣传文化单位“眼”向基层,“面”朝群众,在市委宣传部的统筹安排下,创新文化载体,开展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地域特色不断彰显,有效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也密切了各级党委政府与广大群众的联系。

创新打造群文品牌

活动有品牌,群众乐开怀。

在上城区吴山广场、下城区城北体育公园、江干区庆春广场、拱墅区运河广场、西湖区西城广场等9个特色文化广场,每逢节假日都会举行各类免费表演。这是从2006年起由市委宣传部推出的文化惠民活动,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把专业文艺院团“请”到了城市广场上来。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固定演出单位,演出节目不断翻新,市民游客随到随看。去年一年,共演出400多场。经过多年精心打造,特色文化广场演出成为杭州文化的品牌。

去年,我市还创新推出了“美丽杭州群众文化节”。在历时10个月的时间里,服务类、赛事类、展示类三大板块的19项文化活动陆续登场,处处体现“文化惠民”。“群众文化节”让群众成为“明星”。坐在台下的,是普通群众;站在舞台上的,也是普通群众;享受各类文化服务的,更是普通群众。普通群众,是文化节的绝对主角。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群众文化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探索维护群众文化权益新途径、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新思路、设计群众文化活动新载体,打造了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了市、区县(市)联动,上下合力,“政府倾心搭台、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在余杭,全区各镇、街道都要在每年夏天组织开展“相约周末”文化夜市活动。去年,306支参与活动的群众文体团队,在251个活动点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80场(次),提供了好看、好听、好玩、互动的文化大餐。

在淳安,全县23个乡镇皆有不同主题的节庆文化活动,如汾口镇的龙舟节、梓桐镇的书画艺术节、中洲镇的古道文化节……不仅凸显当地经济、文化特色,也是方便广大群众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

……

在品牌活动的推动下,去年我市群众文化工作结出硕果——“余杭区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与管理创新”和“临安市村级文化礼堂建设”项目、余杭区三人舞《芙蓉镇印象》入选文化部第十六届“群星奖”,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获“群文之星”称号。在2013年“美丽中国”浙江省经典歌曲合唱大赛中,杭州代表队勇夺两块金牌。

百姓定制文化菜单

“杭州爱乐乐团、杭州歌剧舞剧院、杭州越剧团、杭州滑稽艺术剧院,还有杭州杂技总团,这么多市里的专业演出团,在农村平时还真难得看到!”

这些天,我市新春文化下乡活动正在各区、县(市)火热进行。这一由市委宣传部牵头主办的活动,计划在全市农村演出近百场。活动采取“你点我演”的新模式,演出单位列出节目单,各地按需求点播演出,农民想看啥就点啥,让演出更加符合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通过市委宣传部牵头,有效整合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在政府采购文化服务下基层的过程中,不断把“点播权”和“选看权”交给群众。政府提供“菜单”、群众按口味“点菜”在杭州已经逐渐成为传统。

在杭州群文网的配送节目菜单上,演出类菜单上可点击预约的团队有杭州杂技总团、杭州越剧传习院、杭州新青年歌舞团等;培训类菜单上有音乐、舞蹈、书法等各门类业务指导老师的名单,基层单位只要网上点击就能预约。

2008年至今,市文化馆已建立群文配送基层服务点623家。通过“你点我演”点击预约的方式,去年,市本级共为全市农村配送演出310场,培训342场。

为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去年下半年,市委宣传部又依托群文网定向开展配送服务。“每个文化礼堂配有一个专属用户名,凭专属用户名上网自主预约。”这项服务至今也送出了演出和培训210场。

在制定“文化菜单”时,我市坚持统筹安排并兼顾个性需求,去年一年,万场文化活动下基层工程累计送戏下乡2000余场次,送书下乡近30万册,举办大型文化活动912场,送讲座送展览664场,文化走亲264场,观众人数突破110万人次,基层群众对该项工作的满意度和基本满意度超过90%。

百姓成为文化主角

杭州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发源地。

去年,我市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建设定位和“搞规划、抓示范、探路子”的工作要求,安排2000万元公益金和1000万财政资金,在完善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为农村群众搭建展示的舞台。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去年全市一举建成200个农村文化礼堂。

为展现全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生动场景,去年底,我市还组织了农村文化礼堂摄影比赛,让农民成为“摄影家”,用朴素的视角捕捉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精彩瞬间。

就在几天前,市文联与11个乡村共建特色文化礼堂。今年,影视家协会将为这些共建点放映优秀影片,美术家协会将在富阳黄公望村开展美术培训,舞蹈家协会将邀请骨干会员为余杭三角村、建德于合村进行排舞辅导。

悠扬动听的乐曲、质朴细腻的唱腔……1月1日,在江干区丁桥镇皋城农村文化礼堂的舞台上,皋城桃园越剧社自编自演的越剧《皋城好》,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文化大戏群众唱主角,离不开强大的民间文化骨干队伍。为此,各区、县(市)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各乡镇(街道)、村(社区)组根据群众需求和各自特点,组建特色文化队伍。

比如萧山区所有镇街都建有品牌文化艺术团,像风情闻堰、千年楼塔、和美党山等。每个艺术团下辖数十支基层业余文体队伍、5000多名业余演员,将一道道精心烹制的“文化大餐”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上城区专门成立了“文艺团队联合会”,把“草根”文艺团队联合起来,至今已发展了402支团队,12000余名会员,近几年先后有183名会员获得国家级奖项,316人次获得省级奖项。

“老百姓从台下走到台上,他们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那自然流露的生命激情,让文化更加贴身得体,深入人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志毅说,“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让老百姓成为主角,让文化亲民更惠民,在活动中愉悦身心、受到教育、提升素质,更好地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群众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既是人民群众最需要的,也是这座城市需要的。2013年,我市群众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姿多彩,如一曲美妙的绿色旋律,跳动在“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创新发展的恢弘乐章中。

| 新闻推荐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