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杭台连线 > 之江:以文创之名寻找“新财富”

之江:以文创之名寻找“新财富”

杭州日报   2014-02-04 11:31:52

   十年前,中国美术学院搬至转塘象山校区,十年后,这里的民众因为艺术的滋养而改变了生活

  通讯员 刘世罡 记者 赵海旭

  

  “到了傍晚的时候,周围的农民穿着短裤、拖鞋,推着童车在校园里散步。”那年春节,回忆起刚刚搬到转塘时的情景,一位美院的老师幽默地说,“当时我就说过,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农民会变成艺术家。”

  如今,又是一个春节来到。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也在潜移默化的时间中,让这位老师的话变成了现实。

  门面房转型:农民成了画材商

  晚上6点,华灯初上。记者来到紧挨着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美院北路上,街道两边的画材店生意依然很好。

  “奥文的颜料颜色亮,含胶也是进口的,和马丽的颜料比不过就是价格稍微高几毛钱……”一边熟练地向客人介绍产品,一边忙里偷闲跟记者聊几句。原来,这家姓杨的小夫妻都是本地人,以前丈夫在外面打工,3年前才开了这家画材店。

  “什么水彩、水粉、丙烯、勾线笔,刚开始做的时候完全一窍不通,现在什么牌子好,适合什么画风,我们都弄得灵清。”店主小杨笑着说。“美院搬到转塘后,我们附近人的生计就离不开美院了。”

  “当年街道两边就是几家塑钢窗店,一到天黑就冷清得很,哪像现在,快过年的时候还这么热闹。”据小杨说,就在这条短短的美院北路上,现在位置好点的沿街的四层农居房,三四百平方米的面积,最高时一年的租金达到80万元,位置稍微差点的,一年也有二三十万元好租。

  农居房升级:美院教授领进门

  在距美院稍远的双流村,时不时也能看见农居的门口挂着“出租画室”的牌子,有的还建起了充满艺术感的旋转楼梯。美院周边美术培训业“画室”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据统计,之江地区目前已出现各类“画室”200余家。而类似规模较大的老鹰画室等,每年的学费收入达到八九百万之多。

  在外桐坞村,目前已有30余家农户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文创企业或艺术家,外桐坞独有的艺术气息已经逐渐形成。

  “门口的春联,是美院的教授写给我的。”家住外桐坞的李沛传骄傲地说。“天天与搞艺术的在一起,我5岁的儿子也能接受点艺术熏陶呢!”更何况,每个月还能多出2000多元租金,对李沛传一家来说,也是笔可观的收入。

  “美院的教授能看上我们的房子,哪怕钱少一点也愿意。”在记者的采访中,伴随着村民灿烂笑容的,往往是这句朴实的话。随着众多艺术工作室和艺术类企业在外桐坞遍地开花,更多的村民看到了希望。“以前我家主要的收入是种茶,现在除了房租,租我房子的大学教授还答应让我在他这里帮忙。”即将从茶农转变为创意产业的从业者,李沛传很有几分自豪。

  自从美院搬到了之江,这块拥有巨大引力的磁石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创企业。据统计,仅去年,之江地区就新增文创企业372家,同比增长78.8%,总量达到1782家。

| 新闻推荐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