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杭台连线 > 拱墅:文化之风运河来

拱墅:文化之风运河来

杭州日报   2014-04-08 9:31:17

  “杭改十条”中提出,要围绕推进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建设,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文化惠民长效机制。

  本报讯(记者 刘伟 拱墅报道组 汤臻 通讯员 吕黛芬)“再过几天,全国十位诗人将来到拱墅,沿着运河欣赏河岸风光,用美文美诗记录风情拱墅。”这两天,在位于拱墅区拱宸桥东的大运河书院里,书院的主人黄亚洲正和工作人员商量这些名人来运河采风的细节。

  这场名为“春天的运河”名家采风,主办方虽为拱墅区文广新局,前期策划却由黄亚洲书院负责,邀请来的都是全国知名的诗人、作家。

  作为“大运河文化使者”,今年已经66岁的黄亚洲,是全国鲁迅文学奖得主、省作家协会的名誉主席。去年退休后,他在拱墅区创办了黄亚洲书院,已经举办了大大小小的论坛、聚会、“微文化”沙龙数十场。

  黄亚洲在《运河文化看拱墅》一文中写道:“不是拱墅区在邀请我,是拱墅区的荡漾得很精彩的文化在召唤我。”

  这两年,随着拱墅区运河文化名区的推进,一大群各有特色的文化园区和文创产业基地在大运河两岸破土而出,文化设施的蓝图和施工图一卷接着一卷,可是,在拱墅区决策者的眼中,运河文化名人的集聚才是运河文化名区建设的关键。

  “我们政府能做的,就是营造宽松的文化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搭建发展平台,而不能越俎代庖。像文艺作品创作、文化活动运营等,我们就放手给文化人来完成。”拱墅区文广新局局长黄玲说。

  拱墅区对建筑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美术馆和文体活动中心,经评审,最高给予4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团队重点创作的文艺节目,经评审后最高给予20万元的资助;对获得拱墅区优秀文艺作品奖的文艺作品,最高给予3万元奖励……

  如今,绵延十公里的拱墅区运河文化带上,不仅仅有黄亚洲书院。从南向北,富义仓正成为“精神粮仓”,临河而建的韵和书院有定期的“韵和诗会”,越剧王子赵志刚的“赵氏工坊”有戏迷会;小河直街上的柔之艺太极馆正成为传播太极国学的基地;每年的大运河诗歌节期间,桥西历史街区上的舒羽咖啡馆里,诗人舒羽会聚集起一大批两岸三地的诗人在此同咏运河,而这些文化载体都由社会力量来运作。

  同样,在拱宸桥东,曾是荣华茶戏园遗址的南戏楼,经过修葺重整,今年也将重现历史上悠闲而舒适的饮茶戏曲文化。“我就是想找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当年,谭鑫培、汪笑侬、盖叫天等戏曲名家都在荣华茶戏园登台亮相过,”杭州初阳文化艺术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国欣兴奋地说。

  据悉,从今年5月起,在南戏楼定期举办“名角会”,邀请吴凤花、赵志刚、蔡浙飞、汪世瑜等戏曲名人,在诸位名家“艺术生日”那天举办戏迷会,市民边听戏曲,边品茗茶,重现当年运河百姓“偷得浮生半日闲”慢生活状态。

| 新闻推荐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