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台协资讯 > 光复,我们的共同记忆——在浙台胞共话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

光复,我们的共同记忆——在浙台胞共话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

  2025-10-30 9:45:17

光复,是镌刻在台湾街巷的名字,是回荡在历史长廊的钟声,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印记。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决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举行纪念活动。在首个台湾光复纪念日之际,在浙江工作生活的台胞们以独特的方式纪念这个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日子。

镌刻在名字里的民族印记

在台青余纪萱的成长记忆里,“光复”二字是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鲜活肌理——台北市区的光复南路、光复北路,花莲的光复乡、光复车站,新竹的光复路、光复桥、光复市场……这些熟悉的地名,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历史的无声见证,承载着两岸不可分割的血脉亲情。

这个纪念日的设立,让余纪萱激动不已。在第一个台湾光复纪念日,她和丈夫带着不到三岁的儿子,一起到访了位于浙江金华的台湾义勇队纪念馆。1939年,本着“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信念,李友邦将军在浙江金华成立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投身抗日战争。“八十多年前,台湾青年没有缺席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这一代台湾青年同样不会缺席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我也希望孩子们能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对于台湾青年导演邱庆龄而言,“台湾光复纪念日”的内涵,在近日一次跨越省份的凭吊后变得无比真切与厚重。他先后走进福州的吴石将军故居与淮安的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在那片宁静而神圣的空间里,他坦言:“我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看见当年烈士们为捍卫民族尊严而浴血奋战的身影。这个纪念日,是镌刻在民族魂上的历史见证,标志着两岸同胞曾为共同胜利并肩作战。”邱庆龄深信,历史的篇章虽已翻过,但未来的画卷需要两岸同胞共同描绘。“尤其希望年轻人能打破隔阂,实现更深入、多元的交流,”他满怀期许地说,“让年轻一代手牵手、肩并肩,共同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业。设立光复纪念日,是一次深情的回顾,也是一次庄严的启航。”

光复记忆中的家国情怀

“台湾光复节,在我们那一代人心里,从来就不只是历史书上的一个名词,它是一个有声音、有温度、令人心潮澎湃的传统节日。”台商黄鼎传回忆着,眼中闪烁着光芒。

为什么说它是“传统节日”呢?在黄鼎传的童年时代,当秋风渐起时,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收音机里传出的、人们口中哼唱的,都是那首刻进骨子里的《台湾光复纪念歌》。“张灯结彩喜洋洋,胜利歌儿大家唱……”在他的记忆里只要那旋律一响起,整个街坊便沉浸在一片庄重而激昂的氛围中。“我们做学生的,不但要会唱,更在光复节当天有一天假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纪念活动。”在黄鼎传看来,台湾光复的历史,是全体中国人共同记忆的一部分。通过国家立法形式确立纪念日,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一种必要的传承。

扎根浙江多年的台商周鲍华则表达了自己更深的理解:“设立台湾光复纪念日,首先是郑重宣示:台湾光复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直接成果,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民族荣光。”他强调,这段历史不容忘却,而纪念日的设立,正是为了铭记这份属于整个民族的共同荣光。

“通过纪念日活动,可以有效地增进两岸青年对共同历史的认知,这是促进心灵契合非常关键的一步。”周鲍华补充道,“当年轻一代共同回溯那段由先辈用生命铸就的历史,他们更容易找到情感的共鸣和身份的连接。”

台湾光复纪念日的设立,让散落在时光长河中的民族记忆重新凝聚成时代强音。正如台胞们所言,这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不仅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更是迈向未来的坚实根基。

| 新闻推荐

杭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北路631号晶晖商务大厦20-D座  邮箱:htx@hztaixie.org  电话:0571-87161107
浙ICP备11025644号-1